青海构筑群众安全出行“生命线”
青海新闻网讯 横卧黄河、臂撑于循化和化隆两县山体间悬崖峭壁之上、主跨220米的苏龙珠黄河钢管拱大桥是大循隆项目的亮点工程,作为我省第一座钢拱桥,第一个涉水施工桥梁,第一条采用船舶水运施工的高速公路,从施工初期它就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期待它正式建成通车后展现出来的新高速风采以及对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外,人们的关注点还是离不开这条集合了众多个“第一”的高速公路其最根本也是最实在的内容:安全。
项目路线途经地势陡峻、岩层破碎、地震断层多的公伯峡和积石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如何确保施工安全零事故、零死亡率,这是一场重大考验。
“平安工地”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法宝和重要载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实现人的行为安全、物的状态安全,根本在企业。办“农民工学校”、创新“班前一刻”、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手段……项目部多渠道、多举措努力建设“平安工地”。
在施工现场,每一个进入隧道施工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把帽子摘下来,在机器上一扫,门禁才会打开。在隧道里施工人员的姓名、所在位置等信息都会在项目部监控室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现出来。
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部采取了不同的安全管理手段。对进入隧道施工人员、车辆进出配备了智能门禁,信息自动采集,作业面信号实时视频传输,洞内移动信号全覆盖;对于在桥梁上施工作业,采用作业面实时信号监控系统,对所有髙墩和高危作业面无缝监控,及时纠正违章,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除了从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安全”二字深深地刻在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心里。
大循隆项目成立了首家“农民工学校”,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工人定期对一线施工人员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培训教育内容与项目现场实际、工程进度紧密结合。
安全交底是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大循隆项目严格执行三级安全交底制度,使安全技术层层明晓,安全责任层层传递,安全措施层层落实。在主要施工现场设立了“班前一刻”讲台,这是工人开始一天工作之前的“必备动作”。工人小李说:“我们每天开工前都要在这里集合,班长或者安全管理员要给我们讲安全知识,主要是告诉我们今天施工的危险点是哪,要怎么样注意安全,每天早上都有人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感觉很温暖。”
省交通运输厅借鉴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在大循隆项目创造性地进行了“安全总监制”试点工作。“安全总监制”让安全管理更加有力。安全总监受项目法人授权,在安全管理上直接监督管理所有部门,安全管理链条缩短,安全管理力度增强,充分发挥了全员安全管理力量,建立安全管理直接对现场管理人员考核的机制,切实做到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提高了安全管理地位,增强安全管理权利,扩大安全管理力量。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对新开工兴建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厅安监处、省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局与项目办负责人一道,商讨落实该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措施。为警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不好的项目管理单位,省厅陆续出台了《省交通厅安全生产约谈办法(试行)》、奖励举报制度规定,并对屡次出现重大隐患和安全事故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专门进行安全生产戒免谈话。启动了安全生产知识送教到工地活动,加大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力度,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的理念不断提升,先后建成一些平安工程和平安工地示范项目和示范标段。
二
超限超载不仅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而且容易破坏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治超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公路基础设施和降低交通安全事故,而且在于加强运输业者守法诚信从业和对生命的尊重,实现人、车、路协调发展,构建“平安公路”,让人民群众走平安路、过平安桥。
在国道109线倒淌河治超站,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排起队等待接受检查,湟源公路路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检查着车辆,支队长朱扬帆表情严肃地向记者说“超载超限,不仅威胁道路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对道路也会造成损坏,所以必须严厉制止。近几年的大事故大多数都是因为超载超限,随着我们对超载超限治理力度的加大,大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超限超载危害太大了,这个检查很有必要,不仅能查有没有超载,而且还能及时发现车辆安全隐患,通过这里了再上路,心里也踏实点。”等待检查的货车司机刘占山告诉记者。
治超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究竟治超效果如何,一组数字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共出动路政、运政、交警执法人员35800人次,检测车辆608094辆,查处超限车辆1437辆,卸货8078.39吨,依法收缴罚没款840060元,公路赔补偿费33851元,超限率控制在3%以内。
湟源路政支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路政户外宣传牌、可变情报板等各种形式,在人口密集地区以及源头厂矿、运输企业,大力宣传公路法律法规和治超政策,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打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明显增强。依托现有固定治超站点,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检测,采取固定检测与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上路频次,扩大稽查范围,重点查处绕行、短途驳载超限车辆,形成“站上查、路上巡、面上堵”的治超格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依法治超”的长效机制,治超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常态化,走在了全省治超工作的前列。
三
汽车客运站是旅客道路运输的枢纽,是城乡人民群众出行的集散地,也是道路运输行业的服务窗口。
7月的青海气温凉爽、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一睹“大美青海”。作为青海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西宁客运中心,在旅游旺季承担了大量向周边输送游客的任务。
走进车站,旅客接踵摩肩,但秩序有条不紊。旅客进站口的“安检门”不停歇地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工作人员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进行检测,旅客除了要过“安检门”,还要再接受手持金属探测仪的检测。旅客要进入候车厅就必须过这“三道关”。
程序看似繁琐,但老百姓觉得这样做让他们感到放心。旅客马吉祥说:“车站的安检很仔细,检查得仔细我们坐车也放心,这是对老百姓安全出行的保障,我觉得这样做很好。”
“作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新建成的西宁客运中心是省内线路最多、客流量最大、班次最多的一个客运站,因此在‘防控风险保平安’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创建‘平安车站’,保证旅客的安全出行和车站的安全运营。”
除了对旅客“严要求”,对进站参营车辆客运站更是严把“三关”:进站查验关,进站班车司乘人员通过指纹之别系统核对其行车手续,确认驾驶员信息和车辆信息是否相符等信息,查验车辆是否配置有效合格的灭火装置和冬季应配备的防滑设备,按规定检查车容车貌及安全性能;安检报班查验关,查验《安检合格通知单》、驾驶证等相关证件,400公里以上班车还需查验双班驾驶员资格;出站检查关,对每一辆出站客运车再次进行安全检查,清点人数,核对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的相关证件,输入指纹信息确认出站,再次检查消防及防滑设备,对高客车辆出站旅客未佩戴安全带的一律不放行。
对于“平安交通”的创建,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陶永利说:“自开展创建平安交通活动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以治理‘四违’为重点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及重要公路桥隧管护,汽车客运站及其周边治安整治,强化安全工作基础,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通过开展‘平安交通’建设活动,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为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新闻来源: 青海日报
更多交通新闻资讯敬请关注:Bus365汽车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