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全力构筑“平安交通”安全体系
2014年底,交通运输部确定吉林省为“平安交通”安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一年多来,省交通运输厅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明确体系建设的框架和目标
长期以来,困扰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始终落实不到位;二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清晰。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索,省交通运输厅确立了以围绕法制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为三条主线,在省、市、县三个层面紧密衔接,形成包含生产经营单位、监督管理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四个维度的一批法规、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张图和五大成果,最终建成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和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实现本质安全的最终目标。
二、着力主线突破,构建清晰的责任体系
省交通运输厅把明晰“安全责任”作为试点工作的主线,以梳理行业安全清单、编制责任规范为抓手,实施“六大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完成清单梳理,解决“管什么”问题。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使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范围清晰、权责配套;通过边界清单,划分行业监管、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相互之间的边界,厘清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内部和外部边界,使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界限清晰、交叉衔接。目前,运用“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清单梳理平台”,按照道路运输、(高速)公路管理、水上交通、路政执法和工程质量监督五个方面,完成职责梳理263项、职责明细1086项,完成道路运输、公路工程施工、(高速)公路桥涵与隧道安全检查、水上交通等对应的责任边界243处、交叉82处;完成了道路运输、公路工程施工、(高速)公路桥涵与隧道安全检查、水上交通全部清单的梳理,2016年10月底前,将完成全省全行业清单梳理工作。
二是系统编制责任规范,解决“怎么管”问题。在明确清单的基础上,编制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职责规范,使每项工作都有流程,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并可量化、可操作、可执行和可追溯。目前,已经研发了“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编制平台”,并按照道路运输、(高速)公路管理、水上交通、路政执法和工程质量监督五个方面,完成道路运输、公路工程施工、(高速)公路桥涵与隧道安全检查、水上交通等对应的责任规范373项;完成了公路工程施工和通化地区以及五个试点单位的示范工作。2016年底前,将完成全省全行业规范编制工作。
三是严格监督检查执法,解决清单规范成果落地问题。目前,已经制定了《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预防预控体系的指导意见》、《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全省全行业监督检查法制化将逐渐形成;同时还制定《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导则》、《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通用标准》和《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标准》等系列地方标准,实现行业监督检查标准化。这些办法和标准分清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监督责任,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平台”将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该平台将实现行业监督检查信息化。
另外,还引入了信用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倒逼各个方面将安全生产职责落地。目前,已制定了《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实现信用管理法制化;编制《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评价指数通用标准》和《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评价指数标准》等系列地方标准,实现信用评价标准化;正在研发的“吉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评价指数管理平台”今年底前投入使用,实现信用管理信息化。
三、突出实践实效,力求可复制可推广
为了实现试点工作成果可复制可推广,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省交通运输厅先后选择了2市1县和11家企业作为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的试点单位。
通化市交通运输局梳理职责76项、职责明细490条、编制规范64项,边界清单3处,做到了目标到岗、责任到人,权责清晰,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三个网络”即制度网络、监管网络、责任网络,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痕迹化管理,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根据工作职级实行4级监管制度,实现工作进度、效果、问题透明化,便于绩效考核,有效监督,破解了谁来管的问题。
吉林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应用了互联网+安全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全周期、全要素(计划、进度、质量、安全、风险)、场景化(移动式)的业务数据动态、实时、图文并茂采集和记录,并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的数据贯通和共享。目前,吉舒项目已经实现网络管理应用,现场采集语音、照相、录像和语音数据,时时上传不同层级,同时,采用GPS定位,确保现场采集人员数据的真实性。上传数据一旦传输,就会自动生存报表,变成安全管理痕迹记录。
新闻来源: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更多交通新闻资讯敬请关注:Bus365汽车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