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高效畅达绿色安全 构筑现代交通体系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一个区域内,交通系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之间的重要纽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交通建设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和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在一个城市区域内,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将产生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合理的规划交通系统对长春新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级新区,总体规划在整个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通规划则是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可以说,交通系统是新区发展硬“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区基础设施的“核”。
如何实现高效畅达的交通系统,通过交通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带动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是新区交通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
展读新区总体规划,我们欣然看到,一整套基于世界城市交通建设先进理念的交通规划,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已跃然纸上,其科学性和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伴随新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将逐步显现。
总体规划内容(六)
高效畅达的交通系统是助推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先导条件。新区对外交通发展将依托总体规划确立的“两港、两枢纽”布局,承接构建联通国际的战略性枢纽和通道这一发展思路,加快区域对外联通,完善和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系统布局,助力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新区内部交通发展将构建以多模式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区域空间有序拓展,促进区域功能有机组织,将长春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绿色交通发展示范区。
对外交通系统发展,将于2030年前适时启动龙嘉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建设,满足航空客货运发展需求,以航空港为窗口,集成对外、对内各种交通方式,将龙嘉国际机场打造成为集东北亚区域航空物流中心、区域换乘中心为一体的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铁路系统,未来长春新区将形成由哈大客运专线、长吉珲城际铁路、长哈城际铁路、京哈铁路、长图铁路、长图-长白联络线、长春铁路货运西环线、长春-长白山旅游铁路等线路组成的铁路系统,依托铁路综合货场以及铁路网络打造长春国际内陆港;公路系统,统筹新区内各层次公路交通联系,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对接,保证新区内外部交通衔接转换顺畅,规划布局“五横五纵”的新区内部干线公路网。
新区内部交通布局,构建以多模式轨道交通为骨架的新区公交网络,未来新区内将形成由7条线路构筑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目标线网总长度为160公里;建立与对外公路交通体系紧密衔接,通畅、便捷的区域一体化道路网络,远期新区内道路总长将超过1300公里;绿道网络,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绿道网格局,新区内共设置了四条一级主廊道、两条二级廊道,绿道网络骨架线路长度约400公里;公共停车场,至远期,新区可提供约18000个停车泊位。
规划解读
如果说把城市比作心脏,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是城市的血脉,它为城市供应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城市得以流通。良好的城市交通体系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是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长春新区将以长远眼光和超前意识坚持基础先行,强化新区交通发展支撑,牢筑新区发展硬“底盘”,为新区构建功能完善、服务一流、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高效的交通体系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春新区对外开启多种运输方式,完善通道建设,优化航空、铁路、公路布局,加快区域对外联通,优化区域内外道路一体化衔接,通过强化两港、两枢纽(东北亚国际航空港及国际航空枢纽、东北亚国际内陆港及国际陆路货运枢纽)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推动长春新区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目前,龙嘉国际机场的T2航站楼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近期(2020年)航空客运发展需求,根据航空客货运发展预测,应于2030年前适时启动机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建设,以满足远期区域航空发展需求。此外,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启动,未来在机场这一节点将有机结合航空、高速公路客运、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形成内外部交通有机衔接、高度集成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极大的促进区域对外社会经济活力。
铁路系统,依托远景长春铁路枢纽“客进货出、分线运营”的总体布局,新区近期将启动长图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以整体提升东西向铁路运输能力;在规划期内建设长春铁路货运西环线,推动长春北编组站外迁至米沙子,并通过联络线与长图铁路、长白铁路相连,预留远景长吉图铁路货运专线通道。依托铁路综合货场和长图铁路升级改造、铁路货运西环线等工程,建设长春国际陆港,将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公路系统,结合新区发展建设需求,快速推进“五横五纵”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其中“五横”包括米沙子-九台-舒兰、米沙子-九台、S101省道(长春至吉林段)、兴隆山-卡伦-空港-西营城-桦皮厂、G12珲乌高速公路(长春至吉林段)等五条公路,“五纵”包括G1京哈高速公路(兴隆山至米沙子段)、G102国道(米沙子镇至奋进乡段)、山水大道、龙双公路和S001长春经济圈(九台至万昌段)。作为未来东西向国际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珲乌高速公路近期将实施双向六车道改造工程,远期可根据新区发展需求扩建为双向八车道或增设专用货运通道。结合铁路综合货场、航空港和远期预留的米沙子编组站,建设铁路综合货场、空港、海港三处公路综合货运场站。
道路系统,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和长德经济开发区通过北远达大街、长德快一街、长德快二街、长德快一路、兴福大路、兴北大路等快速路与中心城区和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快速路体系衔接,保证两大片区与长春市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空港经济开发区的道路网自成体系,并通过公路系统和机场快速路、长吉北线、龙双公路和空港中街等城市快速路与长春市中心城区“一环三横四纵”快速路体系衔接,形成有机整体。
至2030年,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与长德经济开发区内道路总长度为742.4公里,道路网密度约为4.58公里/平方公里;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总长度为183.9公里,道路网密度约为3.84公里/平方公里;空港经济开发区道路总长度为387.6公里,道路网密度为5.36公里/平方公里。
为承担新区内外部货物运输职能,构建由兴福大路、北远达大街、龙双公路等快速路形成的货运通道骨架,并辅以由快一街、甲三街、甲四路、隆北路、甲六路、中科大街、空港中街等干路形成的二级货运通道系统。
打造绿色的交通网络
绿色交通发展实施策略,新区内部交通系统建设,将在交通发展战略指引下,加快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形成能够支持城市空间发展的骨干交通走廊体系,发挥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先导作用;远期随着新区发展逐渐成熟,交通系统将着力于打造由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体系合理匹配、高度发达的城市客运交通承载主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合理分工,通过在新区核心区域对小汽车交通实施严格的需求管理确保实现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公交系统建设,将参照长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要求,力争在2030年,新区内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发展集中区的公共交通方式承担的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40%-45%,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占30%-35%,公交车保有量不低于16标台/万人。
建设由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以及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构筑的新区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利用新区内普速铁路的富余运输能力,开行市郊铁路,参与新区客运交通。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主要用于解决新区内部以及新区对外长距离交通出行需求,新区内城际铁路长35公里,有高铁车站两处(龙嘉机场站和九台南站),市郊铁路67公里,普通铁路车站4处。
依托于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快速轨道交通主要解决新区各发展集中区与长春市中心城区的快速客运连接。未来新区内将形成由7条线路构筑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线网总长160公里,其中北湖科技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通过5号线、7号线及其延伸线与长春市中心城区进行衔接;空港经济开发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可以利用长吉城际铁路进行快速客运交通联系,近期启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空港线建设,至2020年前后空港经济开发区与中心城区将形成另外一条快速客运交通联系通道。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主要承担新区内各集中建设片区内部的客运交通转换,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建设规模为90公里。
依托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新区常规公交线网,通过协调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网络运能需求,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在新区边缘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设置公共停车场和出租车停靠站,鼓励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进入新区核心区块;在适宜的轨道站点周边实施“B+R”规划布局,形成支持轨道发展的自行车道路网格局。
绿道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和依托现有的登山道、滨水道、公园步道以及区域内两侧基础资源条件较好的公路等,串联区域内主要山体、林地、河流、湖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动植物园、城市公园、绿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物、博物馆、特色城乡居民活力点等人文节点,使分散碎化的生态斑块和资源相互联接。
建设完善的内部交通设施
枢纽建设,依据新区用地空间发展规划并结合公交网络布局,新区共布局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四处,分别为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长东北综合交通枢纽、长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和九台南大型交通枢纽。
公共停车场建设,坚持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理念,实现以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公共停车泊位为补充的规划思路,发挥其对交通模式的引导作用;对于新区中的行政办公、医疗卫生、体育场等用地适当布局公共停车场,在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和组团边缘等区域,集中布局公共停车场,以引导居民在进入新区核心区前将小汽车出行方式转换公共交通或步行与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除了规划布局的18000个停车泊位外,供需间存在的缺口,将由新区内部配建停车和路内公共停车部分予以调剂,以满足未来新区远景公共停车发展需求。
强化智能的交通系统管理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技术含量,规范交通秩序,提高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建设路网系统监控平台,实时展示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发布交通运行信息。交通管理系统将持续加大对于车辆、行人以及停车等交通行为的管理力度,保证交通系统有序安全运行。加大对于车辆、行人以及停车等交通行为的管理力度,保证交通系统有序安全运行。适时执行交通需求管理,根据道路网条件和集中建设区发展环境,对各类机动车交通的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从宏观上借助经济手段和政策来调整交通组成结构,以经济合理地使用道路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
长春新区交通规划突出以人为本。例如:空港经济开发区在用地开发中严格控制街区规模尺寸,适度开发,打造欧式简朴的街区道路,结合精细化、人性化的交通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城道路交通系统。绿色交通单元的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全覆盖的末端公交网络和慢行网络,为城市未来发展“0”碳出行提供可能性。在道路系统设计方面,按照“绿色交通”理念,压缩城市道路机动车路幅,城市次干路由双向6车道变为双向4车道,保证行人过街更为便捷;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车路权,提倡公交优先;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保障自行车独立路权,减少同机动车和行人的交织;在布设道路设施的同时,可利用该分隔带作为公共交通站台、自行车停车设施、机动车港湾式路侧停车位;结合商业街区,高标准建设人行道。
空港经济开发区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基础上,应同时倡导以人为本(POD)的发展模式,保证行人的绝对优先。在区域道路网络规划中,各等级道路高规格地配建步行、自行车道路,保证居民步行、自行车的交通需求。
新闻来源: 长春日报
更多交通新闻资讯敬请关注:Bus365汽车票官网